400-123-4657

新闻资讯 分类
光伏抢装变“圈钱骗局”:加价星空体育平台毁约发假货发布日期:2025-04-14 浏览次数:

  光伏行业在政策推动下进入抢装潮,组件价格自年初的0.6元/瓦上涨至0.8元/瓦,涨幅超过33%。

  2.由于组件价格暴涨,许多企业原先签署的低价合同陆续遭到违约,市场出现毁约潮。

光伏抢装变“圈钱骗局”:加价星空体育平台毁约发假货

  3.然而,在抢装潮中,部分下游企业不得不购买质量堪忧的假货,导致行业信任危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零碳,作者:Shushu,编辑:Tang,题图来自:AI生成

  今年上半年,抢装是光伏行业的关键词。然而,一场场高风险赌局却在等着光伏从业者。

  开年的两个重磅政策,《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和《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即“136号文”)的出台,将光伏企业推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

  政策规划了两个关键节点:4月30日,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的最后期限,不能并网的需重新备案;5月31日,增量项目全面进入市场化竞价。

  这两道“死线”成为压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迫使企业加速抢购,市场进入白热化。

  自3月起,主流组件价格从年初的0.6元/瓦一路上涨至0.8元/瓦,涨幅超过33%。在一些高电价保障区域,价格甚至逼近0.9元/瓦,市场一度出现“库存清空、一天一价”的混乱局面。

  以成都某项目为例,若错过5月并网期,其内部收益率(IRR)将从9.27%下跌至6.8%,投资回收期延长4年。巨大的收益落差让企业喊出“砸了招牌也要先赚一票”的口号。

  某企业在签订的6份组件采购合同中,4家供应商以各种理由单方面取消订单,转而将货物以每瓦0.8元的高价转售。

  某组件企业先以“不可抗力”取消0.68元/瓦的订单,随后提出“加价10%可优先排产”,待客户支付定金后又要求再涨5%,理由是“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出预期”。

  甚至有经销商反映,合同虽已全款付款,仍被告知“低价不给货”,紧接着便开始谈涨价,但即便接受涨价,也可能继续被毁约。

  这一连串毁约行为迅速向下游传导:“上游都毁约了,我们凭什么履约?”成为不少经销商的共同心声。

  市场上一些原本0.7元/瓦锁定的组件,被经销商以0.83元/瓦转卖,利润率高达18.6%。

  更夸张的是,还出现了“空手套白狼”的玩法——先收客户全款锁货,再去倒逼厂家发货,若涨价则退单套利。

  事实上,光伏行业毁约现象早已有之,特别是在行业处于上行周期时。彼时原材料紧缺,供需双方普遍采用“长单”模式(长期采购协议)锁定价格与供应。

  2006-2011年与2020-2023年,是“长单模式”最盛行的两个阶段。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买方通过长单保障供货,卖方则可提前锁定订单量。

  以2020年为例,光伏行业升温,硅料极度紧缺,企业大规模签署长单。硅料订单从2020年的85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353万吨,两年间规模与数量几乎翻倍。

  这股热潮随后蔓延至组件、电池等其他环节,合同年限从3年拉长至5年,甚至达到8年。

  然而,随着2023年下半年行业急转直下,大量企业陷入亏损甚至倒闭,长单纷纷“失效”,履约变得遥遥无期。

  连龙头厂商隆基绿能都曾被质疑其销售长单“履约率不高”。华夏能源网曾根据公开信息粗略统计隆基绿能2024年硅料长单订单量应达54.3万吨,按1万吨出5GW计算,可产出271GW硅片;而其官方出货目标仅135GW,意味着至少一半长单被放弃或延期。星空体育登录

  在如今的“抢装潮”下,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一季度已有至少13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因组件断供宣布延期或终止,涉及装机容量超58.6MW,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

  在大量毁约潮之后,为赶上430、星空体育登录531的政策节点,不少下游企业不得不四处寻货,二线光伏组件企业都没货就找三线企业拿货。

  业内人士表示,有些光伏组件品牌听都没听过,项目方也不管质量,就先买回去应付,所以连二手组件都有人买。

  部分代工厂见组件价格大涨,私自截留原本属于品牌订单的产能进行销售,利润远超代工费。这类组件未经品牌审核,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为赶交期,一些厂商将组件交付周期压缩至72小时,设备稼动率飙升至120%,产线超负荷运转下良品率大幅下降,仅为89%。

  第三方检测数据显示,抢装期间的组件寿命从正常的25年缩短至12年,衰减率甚至超出正常水平3倍。

  此外,部分造假者还钻政策空子伪造备案文件,还有的甚至骗取保证金,造假行为层出不穷。

  天合光能、爱旭股份于3月17日同时发布声明强调,其仅通过自有品牌和指定经销商渠道销售产品,并直接警示部分“假货”组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此后,协鑫集成发布公告称,发现市场上有部分商家未经授权,通过非正规渠道销售疑似我司品牌的太阳能组件及相关产品,公司产品仅通过官方直销及官方授权合作伙伴进行销售。

  4月7日,正泰新能也发布声明,警示以非正规渠道销售的光伏组件将面临着多重风险,并明确了非正规渠道的甄别方法。

  在各大厂商声明中被频繁提及的“未授权产品”,很有可能是来自此前提到的代工厂。

  事实上,代工在行业内十分常见。品牌企业因产能不足或交期紧张,常将部分订单委托他厂代工,由后者提供加工服务,最终交付客户的产品依然贴有品牌方的商标。

  尤其在当前组件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共享产能”成为代工厂的重要概念。通过OEM或ODM等方式,非品牌厂商为品牌方提供制造支持。

  其中,OEM通常由品牌方提供设计与标准,代工方负责生产;而ODM则由代工厂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因此,一些人认为代工产品不应直接被认定为“假货”。但如果未经品牌方检验,未走官方授权流程,则企业通常不予质保,星空体育登录也不会承担售后责任。

  部分投资方已暂停2025年新的光伏项目立项,转为观望5月31日政策过渡期后的市场动向。

  业内人士透露,去年底还活跃的央企集中式光伏电站招标,普遍以0.6元/瓦为成交价;但今年前几个月,招标项目明显减少。可见,连国央企也选择观望,静待政策细则进一步明确。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18年国家发布《关于 2018 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称“531新政”)曾引发行业雪崩,但最终催生了隆基、阳光电源等巨头。

  [1]财联社:光伏打假!两大光伏组件厂发布“防伪”声明 抢装潮下现未授权“假货”

  [3]光符:光伏抢装潮下的魔幻现实:毁约、涨价、一片难求,谁在透支行业信用?

  [4]华夏能源网:光伏长单“毁约潮”爆发:当初签单有多豪横,如今毁约就有多尴尬

  [5] PV光圈见闻:2025光伏业生死局:涨价撕单、毁约再现,狂欢背后大洗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Copyright © 2018-2024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xk sports 版权所有  xml地图  txt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