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天氣轉暖,正是自駕出行好時節。走進京藏高速卓資山服務區“光儲超充”一體示范站,多輛新能源汽車正在充電,這裡的液冷超充技術讓“一杯咖啡,滿電出發”的充電體驗成為現實。
“剛顯示的是40%,不到10分鐘就基本滿格了,充電時間短,速度快,這種超充太方便了!”剛充好電准備返回北京的車主喬玉勝對這次充電體驗打了滿分。
卓資山服務區的風光儲一體化項目通過建立可再生能源系統,實現了零化石能源消耗和100%綠電供應。服務區東西兩側的“光儲超充”示范站均配置華為600千瓦全液冷超級群充設備一套,每套設備包含液冷超級充電樁2個、單樁雙槍快速充電樁5個,共12個充電車位。服務區雙側可同時滿足24台新能源車輛的電力快速補給。這裡的光伏發電系統預計平均年發電量約73.23萬千瓦時,平均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50噸。星空体育登录
“這裡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是對公共電網的有效補充,不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也確保了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內蒙古交通集團高速實業公司副總經理王偉梁介紹說。
內蒙古可再生能源豐富,近年來,內蒙古“交能融合”建設全面提速,內蒙古交通運輸部門大力推動交通運輸場景創新,發展光伏、風電等綠電,並通過布局新能源充電網絡、建設清潔燃料加注設施、推廣應用新能源重卡等,積極探索“交能融合”路徑,加快形成交通產業新質生產力。
在巴彥淖爾,沿著京新高速臨白段一路前行至納林湖附近,由光伏板集聚形成的“藍色海洋”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納林湖收費站與服務區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將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這一可再生清潔能源轉化為電能。在電網接入模式上,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方式,優先滿足站內和服務區的自身用電需求,剩余電量則並入電網,既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又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配置。
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全區風電光伏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內蒙古交通運輸行業利用服務區、收費站、邊坡等空間資源布局、建設新能源發電設施。目前,在巴彥淖爾市境內的服務區和收費所投建的9處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分布式光伏電站,已全部並網發電、投入運營,裝機容量達到了2.41兆瓦﹔利用國道242巴音前達區周邊護坡、兩側夾道綠化帶等場地,配置了3510塊光伏組件,裝機容量約2兆瓦,投資約1743萬元。
在包頭至鄂爾多斯公路上,一輛輛新能源重卡往來穿梭,這些卡車以電力為能源驅動,可以就近在工業園區、礦區、物流園區及主要貨運通道布局的新能源重卡換充電站實現快速補能。
內蒙古天耀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曉宇算了一筆賬,以6x4標重49噸牽引車、跑100公裡的物流運輸為例,傳統柴油車噸公裡能耗3.2元左右,費用為15680元﹔新能源電動重卡噸公裡1.5元左右,費用為7350元。使用新能源電動重卡,不僅能節省一半多的資金,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5.2千克。
2024年,內蒙古已建成新能源重卡換充電站21座,其中換充電站10座、充電站11座。包頭至鄂爾多斯、滿都拉至包頭、包頭至大成西、准格爾旗至托縣電廠建成4條新能源物流示范通道。
為更好地服務綠色出行,內蒙古交通運輸部門按照公路沿線、旅游景區、旗縣主城區、鄉鎮建制村四大場景,逐步推動“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充電網絡建設,為鄉村綠色出行注入“新電能”。目前內蒙古已累計建成農村牧區充電槍23972個,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100%可用可查,具備條件的普通國省干線服務區、養護道班充電樁覆蓋率達100%。此外加強清潔能源供應,截至2025年2月,建成液化天然氣(LNG)加注站19座,已投入運營14座。
從“一路加油”到“一秒一公裡”的“光儲超充”,從傳統用能到光伏矩陣,從能源重載道路到零碳公路,內蒙古這片土地上的交通與能源正交織成一首綠色發展的協奏曲,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為全國“交能融合”提供“北疆樣本”。(記者 高慧)
新能源光儲超充示范站。 (圖片由內蒙古交通集團提供) 4月天氣轉暖,正是自駕出行好時節。…
2024年以來,呼和浩特市聚焦“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任務,圍繞“六大產業集群”精准定位產業發展的目標方向,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大項目招引力度,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產業規模與市場競爭力。 2024年,呼和浩特市完成國內(區外)到位資金750.1億元,全區排名第三,完成內蒙古自治區年度任務的116%﹔到位資金同比增速33.7%。…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